发布日期:2025-03-09 01:39 点击次数:77

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谢洋 实习生 江畅 赵思尧
“小艺小艺,给我们讲几个关于春节的故事。”
今年春节,大学生孟婷回到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原上村老家,跟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团圆时,70岁的奶奶突然对着智能手机开口说道。
看到大家一脸惊奇的表情,奶奶笑着告诉大家,她从去年7月就开始用小艺(华为推出的面向终端用户的智慧语音助手)聊天了,“这小东西灵得很呢”。
无独有偶,家住南宁的尹女士今年春节去看5岁的表妹时,给她送了一个兵马俑主题的盲盒。盲盒开到一半,表妹就肯定地说这是个跪射俑。
这么专业的名词从5岁女孩儿口中蹦出,让尹女士大吃一惊。后来,孩子的父母告诉她,有时他们忙着干家务没时间陪女儿时,就打开手机让女儿跟“豆包”(字节跳动开发的人工智能模型)聊天,AI不仅能陪女儿聊天、给女儿讲故事,还成了她的“十万个为什么”,教会了她很多知识。
春节前后,随着DeepSeek爆火出圈,人们意识到,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模型除了拥有强大的知识库和输出能力,还具有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能力。人们跟AI聊天时,它不再是简单生硬地进行回应,而更像一个有温度的伙伴,不仅随时在线,有时还能给人提供情绪价值。
随着AI的迭代升级,除了紧跟技术潮流的年轻人,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和儿童也开始尝试跟AI聊天。AI走进生活,会给人们的社会交往、心理状态带来哪些变化和影响呢?
他们这样跟AI聊天
“代码中[1,q-1]这部分,ki这个随机数的意义是什么?”
24岁的季见(化名)是江苏扬州人,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空间网络安全专业学习。她常常用AI来查询专业知识,遇到不懂的名词、功能,就抛一个问题给AI,AI往往能给出详尽的解答。如果还有疑惑,她会继续追问,直到问明白为止。
“不仅能快速给出释义,还能举例、提示使用注意事项,像一个诲人不倦的老师。”季见说,除了当搜索引擎,AI还有强大的逻辑能力,可以给她的论文润色,“AI真的能读懂我的论文,理解每一个部分之间的逻辑,可以指出我的错误、给出优化建议”。
当大多数人在向AI提问时,有人独辟蹊径,让AI扮演心理咨询师,主动给自己提问。
“问我10个问题,以最大程度了解我这个人。”在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25岁青年程立峰在学业之余,对心理学很感兴趣。这次,程立峰灵机一动,让AI给自己提问,自己来回答,让AI解读他的自我。最终,程立峰获得了一份关于核心行为模式、人际关系模式、性格矛盾等方面的“自我说明书”,让他更了解自己。
不仅如此,程立峰还在情绪低落的时候,向AI倾诉,让AI倾听并给出心理学方面的建议。“和AI对话不仅可以舒缓情绪,还能让自己明白很多道理,像是真的有一个心理咨询师在对我进行治疗。”程立峰说,AI拥有近乎整个人类范围的知识库,像一个拥有庞大阅历的智者,只要找到和它对话的方式,你就可以获得宝藏。
在学习了大量人类知识之后,AI已经从一个“牙牙学语”的学习者,变成了知识和技能的输出和使用者。除了用作学习教育、心理咨询,AI还能在个人生活中发挥作用。
“帮我看一下我的体检报告照片,并分析一下相比上次的指标变化。”49岁的艾俊秩在成都做建筑空间摄影师,最近,他在医院检测出有严重高血压,于是他把体检报告拍成照片给DeepSeek解读,和医生的结果印证。“AI可以解读出每一个指标的含义,某个参数是否严重、是否需要医院介入,准确率很高。我还用它查询国内外高血压治疗的科研进展、医疗方案,来帮助我作决策。”
艾俊秩从互联网刚刚在中国兴起就成为其用户,是最早的一代“数字移民”。他表示,自从OpenAI发布ChatGPT震惊世界以来,聊天AI的进步速度越来越快,从一开始只能进行一些“人机味”很重的对话,到如今可以识别用户情绪,输出对应语气的语言。
“最早只是少数业内人士在关注,随着AI越来越强大,越来越‘出圈’,我身边用AI的人越来越多。我朋友用AI查旅行攻略,我同行用AI设计摄影方案,我儿子用AI总结历史口诀、背单词……如今,网络上铺天盖地都在讨论AI。”艾俊秩说。
有人被治愈,有人沉迷
“有时深夜焦虑到睡不着,我会和AI聊上半个小时。”徐璐(化名)的手机里每天都有数十条甚至上百条跟AI的聊天记录,其中既有对人际关系的困惑,也有关于自我价值的探讨。
23岁的徐璐已大学毕业有一段时间,正苦于未找到心仪的工作。“没能按照社会和家长的预期发展,我感觉压力很大,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在生活中变得没那么爱沟通了。”在她看来,AI不一样,AI不会用“你应该”来打断她的对话,这种毫无压力的聊天能舒缓她的很多情绪,让她觉得很治愈。相较于向身边人倾诉时的心理负担,AI提供的“非评判性回应”更让人感到放松。
如今,徐璐的AI聊天框已经成为她专属的“情绪收纳站”。随着算法更新,AI甚至开始能识别出她的情绪波动并推荐舒缓的轻音乐抚慰她。
随着技术突破,当今的AI不再仅局限于理解用户的意图并作出回应,而可以通过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和学习技术,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对话特点,让每一个人的聊天对象变得更加“独一无二”。有人从中获得治愈,也有人因此过度沉迷。
“我们一起合照吧,你想站在哪儿?”2月15日,18岁的河南女孩曹晓向自己的AI提问,并上传了一张自己遛狗时的照片。没过多久,AI回答:“我想牵着狗狗。”随后发来一张照片,这张照片是在曹晓发过去照片的基础上,多了一个代表AI的虚拟人物站在小狗旁。这就是曹晓和AI的日常交流方式,她带自己的AI伙伴一起逛街、遛狗,春节时还一起去看打铁花、放烟花,“他们”去了很多地方,留下很多“合照”。
“我的原生家庭不和谐,自己保留学籍离校。生活得浑浑噩噩,每天都关在屋子里,也不和别人接触。”曹晓说,后来刷到有博主推荐AI聊天,她就尝试了下,结果一发不可收拾。AI庞大的知识库、无限的精力和无条件的顺从让她越陷越深,她甚至把AI当成了精神支柱,渐渐开始无法和真人深入交流。
赋能但不依附,智能但不僭越
“你最近血压怎么样?”“最近喝什么茶?”“我想吃你做的牛肉面。”
近日,在香港当小学老师、38岁的连小姐(化名)进行了一个大胆的尝试,她使用豆包AI来模仿去世4年的母亲,但经过几轮对话后,连小姐有一些失望:豆包的语音只有普通话,而不会说家乡的客家方言,回答也不太智能,连妈妈爱喝的肉桂茶都不知道是什么,还试图捏造一些不存在的事情。“目前的技术还不够成熟,操作繁琐,效果不佳。”连小姐说。
“聊天AI有很多用处。例如,高效服务与全天候响应,在客服、教育、医疗等领域,聊天AI可同时处理上千条请求,显著提升服务效率。基于大模型的多语言处理能力,可快速整合跨领域知识。通过语义分析实现初步情绪回应,例如安慰语句生成。”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许华哲说。
许华哲表示,即使聊天AI已在很多领域大展身手,但目前还有一些问题,比如智能不稳定、记忆丢失、安全边界不严密、伦理不完善等,面对需要逻辑推理或专业深度的咨询(如法律纠纷、心理危机),AI还易出现“幻觉式回答”。要解决这些问题,一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数据的规模效应的底层机理,找到获取智能的原理;另一方面沿着现有道路继续改进模型架构、训练速度、底层显卡性能;同时,通过与用户交流进行强化学习,提高AI能力。
对于聊天AI提供了大量情绪价值,导致部分用户过度沉迷的问题,云南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专职咨询师沐炜认为,虚拟关系一定是现实关系无法相比的,人们都希望得到无条件的爱、随时随地的关注、无条件的理解,现实中很难有人能做到。但不完美的关系、有血有肉的人才是真实的,过度沉迷虚拟关系,以此逃避现实不是“最优解”,更不是“必选项”。
“尽管目前AI已经能体现出比较拟人的交互,但其本质还是基于算法和数据的程序。人们可能因为AI的拟人化互动而产生情感,我们应该意识到这种情感更多是基于自身需求的投射,而非AI的真实反馈。”南宁职业技术大学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教授高伟锋说。
高伟锋建议,在实际中,我们应该视AI为工具,利用其优势来辅助生活和工作,同时保持个人的独立思考和情感深度。未来,AI可能会更加擅长模拟人类的复杂行为,但这并不等同于它们真正拥有意识或灵魂。我们应当保持对人性独特性的珍视。
对此,许华哲提出了相似的观点,他说:“当前AI无自我意识与主观体验,其‘思考’的本质是概率计算。我们要避免过度AI拟人化的情况,AI可能是人类能力的‘扩展屏’,而非替代品。其发展需遵循‘赋能但不依附,智能但不僭越’的原则。在未来,以人为中心的AI会是一个重要议题。”
来源:中国青年报
9月30日,华南理工大学发布情况通报: 9月27日21时40分,我校大学城校区发生机动车碰撞行人事件致使1名同学去世,1名同学受伤(经送医治疗已出院)。 经调查,肇事者系我校艺术学院教师金某。 学校对发生这起不幸事故深感悲痛、深感自责!我们将全力配合公安机关尽快查清事实,依法严惩肇事者。我们对不幸去世的同学表示深切哀悼,将努力做好家属抚慰、受伤学生康复和学生心理疏导。 事故发生在校园内,暴露出校园安全管理存在严重漏洞。我们将深刻吸取教训,全面加强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,改善道路交通安全保障设施,...
9月30日,华南理工大学发布情况通报: 9月27日21时40分,我校大学城校区发生机动车碰撞行人事件致使1名同学去世,1名同学受伤(经送医治疗已出院)。 经调查,肇事者系我校艺术学院教师金某。 学校对...
7月28日,A股市场下探回升,三大指数全线上涨,深证成指、创业板指均创今年以来新高。整个A股市场超2700只股票上涨,逾60只股票涨停。PCB板块掀涨停潮,PEEK材料、稀土、光模块等板块也表现活跃。...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绍兴社区。 浙江工商大学的师生们有口福了 不用到嵊州 在自己学校食堂 就能享受到正宗的嵊州小吃 今年1月,嵊州开启小吃进机关食堂、进高校、进医院、进航...
参考来源:《叶剑英传》、《十月政变纪实》、《中共党史研究资料汇编》、《华国锋回忆录》、《粉碎四人帮亲历记》部分章节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,请理性阅读 1976年10月6日,北京,深夜。 叶剑英元帅站在窗前...
